那么,贫商出身(至少在他参加镇压黄巾军之前是这样)的刘备为什么可以将诸多好汉纳入自己的名下呢? 第一:刘备让他的将军们感到很有亲和力。刘备不像中国历史上其它一些皇帝一样,和同自己出生入死的将军们有明显的等级分化。他对所有的将军一样,都像对待自己的朋友,从来没有让哪个将军因为自己的问题(性格特点等,这一点袁绍做得就不好)而投奔他人。就算在他称帝以后,也没有因为拥有皇权就对将军们冷眼相看,还是像他们的“老大哥”一样。这一点,在他对待俘虏降将们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因此,大部分被俘的别国将军都向刘备投降了。而那些归顺刘备的将军大部分都别无他心,一心一意地帮助蜀汉打天下,直到战死或病死。
第二:刘备很执着。最体现这一点的就是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刘备得知诸葛亮才能很高,就多次去请他辅助自己,但都因为种种原因而没有遇见诸葛亮。他的兄弟们都不耐烦了,但刘备却很执着,一定要请到诸葛亮。诸葛亮被刘备的这种精神打动了,最终成为了刘备的军师,(应该可以算吧)为刘备出谋划策,打了许多胜仗。并最终在刘备死后成功维持着蜀汉的稳定,并进行了六次北伐。(如果没有诸葛亮,三国中实力最弱的蜀国早就在刘备死后没两年就灭亡了)而魏国大将司马懿也很敬佩诸葛亮的才能,称自己的才能比不上他。
第三:刘备很谦虚,不怀疑人。他在称帝后,在战争问题上经常愿意听取将军们的意见,甚至有时还会虚心请教。(诸葛亮就是最典型的一个例子)这让将军们很敬爱刘备,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再也不怕不小心说出一些话,就被砍头了。至少曹操内部是这样)甚至一些别国将军都久闻刘备的仁,。因此,他们在战败后都主动投到了刘备的名下,没做出什么“英雄之举”。他的谦虚,也为他带来了一些好处。刘备许多次因为一些令他愤怒的事情,就急着去出征讨伐。但经过诸葛亮的劝阻,他又静下心来分析了一下形势,才打消了他之前作出的鲁莽的决定。(但夷陵之战那次刘备实在是太愤怒了,丧失了理智,才导致了七十多万大军的惨败)
第四:伟大的理想。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当时的中国历经战乱,民不聊生。此时的刘备就想着让东汉复兴,让人民们过上好日子。而他的那些兄弟们听了刘备的理想后也感触颇深,就都投到了刘备的名下。当时的诸葛亮也曾经问过刘备的理想是什么,刘备就说他希望光复汉室,迎来和平。诸葛亮觉得刘备是一心想着国家,想着为人民,愿意为他们奉献一切的“平民”君主。为这种人付出自己的才能,也值了!为了这个理想,许多将领甘愿为他“卖命”,诸葛亮和赵云则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两个人。诸葛亮一生都在帮助刘备,在刘备死后,他还在辅助昏庸的刘禅,从来没有篡位之心。在这期间,他六出祁山,七擒孟获,为蜀汉的统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把自己的一生和才能都献给了蜀汉。 赵云则在长坂坡拼死保护年幼的刘禅,又多次保护刘备于险境,作战非常勇猛,被刘备封为“五虎上将”,成为了三国中最著名的蜀汉将军之一。而他在刘备死后,也参加了两次北伐,并在军队中病死,活了80多岁。
第五:很会用人。刘备在卖草鞋时,就遇到了关羽和张飞。他非常看重这两个人,就想办法将他们拉到自己的名下,最后还和他们结为兄弟。这里面不仅有三人深厚的感情,也是刘备为了把他们拉入自己的队伍的一种手段。后来,刘备的将军中就有许多人是贫苦人家出身。而在蜀汉的将军中,刘氏的人却非常少。可见刘备非常会用人,(就算是刘氏的,没有才能的人刘备也一律不要。他可不接受什么“走后门”的行为)对他们没有什么持瞧不起的态度。这也让那些被他所看重的人非常效忠于自己,甘愿为蜀汉做出贡献。
当然,在很多程度上,我们谈到的是演义上的刘备,不过这又如何嗯?历史的真真假假谁又分的清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