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这是一次特别的推送。腾讯新闻王牌纪实栏目《中国人的一天》创办十周年之际,我们特此联合栏目方向大家呈现以腾讯人为蓝本的中国互联网人的故事。
过去十年,《中国人的一天》记录了许许多多普通中国人的生存状态和喜怒哀乐。这一次,故事的主角是腾讯普通员工,你会看到,他们在现实世界中的一举一动,可能影响着数字世界的千千万万人……
“假设100辆无人驾驶汽车,以平均时速40公里的速度,每天24小时不停歇在路上跑,跑完177亿公里需要多少年?”
点击视频,观看《我在腾讯,给无人驾驶汽车当“教练”》
每一位老司机,都曾吃过驾考的苦,在教练的唠唠叨叨和暴跳如雷中,艰难地度过科目一、二、三、四……混杂着几次挂科和补考,百炼成钢,只为一本驾照。
无人驾驶车辆的操作系统,这位看不见的“ 驾驶员”,在正式上路前,同样要经历训练和考试。车练得如何,够不够格上路 ——孙驰天带领的腾讯无人驾驶仿真系统开发团队,要回答和解决的正是这样的一个问题。
“简单来讲,我们就是无人驾驶车辆的教练,我们要解决无人驾驶车辆测试难、落地难问题,为未来的交通安全保驾护航。”29岁的孙驰天语速轻快、思维迅捷。面对外行,他善于将复杂的原理,用一句简单的话进行总结。
孙驰天(左二)在卡内基·梅隆大学读书期间与同学老师的合影
清华本科毕业后,孙驰天去了卡内基·梅隆大学的计算机专业深造,毕业后进入硅谷。
三年前,孙驰天身处苹果无人驾驶团队,“因为研发的是比较前沿的项目,产品尚未落地,压力并不算大。”早上十点到公司,开开会,敲敲代码,下午四五点回家,收入不错,生活闲适。
但变化在悄然发生——近年来,国内科技公司发展势头迅猛,孙驰天不少清华的同学,陆续离开硅谷,回国发展。
除了生活的舒适度,硅谷在自动驾驶领域的领先优势,对研发人员也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但大家觉得,绝对值上国内比硅谷有一定差距,但在加速度上,远远快于硅谷。”孙驰天表露出回国的念头,让他的美国同事都很惊讶。
2017年5月,孙驰天加入了腾讯。他认为,腾讯公司文化中的创新精神,和他不谋而合。
当时,腾讯的自动驾驶业务部门还没有专门做仿真系统的团队,很多事情需要从头开始做。在硅谷,孙驰天主要与代码打交道,在新团队,体验则是全新的。
“从纯技术人员,到学会沟通客户、沟通政府、整合内部的技术资源……”
从与技术打交道,到与人打交道,孙驰天也遇到过小挫折。
刚回国时,他的沟通方式还是美国那套。一次,因为着急推进项目,他很直接地对伙伴提出批评,对方有了情绪。“我也是后来才意识到这样的一个问题,觉得很抱歉。”
“我也认识到了,面对复杂的工作,学会沟通很重要。”
“我们的团队氛围,更像一个创业公司,无论是时间,还是心理压力上,我都面对很大的挑战。”跳出美国生活的舒适圈后,孙驰天也在比较得失。
“和留美的同学聚会,聊起彼此生活,同学们变化不大,自己回国三年,却像过了十年一样。”孙驰天说,工作更累,但成长也大得多。
实车路测
2018年3月,美国一辆Uber无人驾驶车辆在测试过程中,撞倒一名路人并致其死亡。这是世界首例无人驾驶车辆致行人死亡事故,对整个无人驾驶行业的打击很大。
已经宣传了好几年的无人驾驶车辆落地的消息,在事故之后,声量小了很多。孙驰天感到很揪心,“也对自己所做的事,有了更紧迫的责任感。”
“我们做无人驾驶仿真系统,一个主因就是要解决路测不安全的问题。在实车路测之前,能在虚拟系统里进行一个前期验证,会安全很多。”
孙驰天刚回国的时候,国内做无人驾驶测试,流行直接上车去测,风险控制意识上与美国差距不小。
无人驾驶测试的另一个难题是,实车路测的效率极低。
先来做一道计算题:按行业共识,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无人驾驶技术安全可靠,无人驾驶系统至少需要177亿公里的测试数据。
假设100辆无人驾驶汽车,以平均时速40公里的速度,每天24小时不停歇在路上跑,跑完177亿公里需要多少年?
答案是500多年。
“像传统的依靠路测的方式,往返一趟,要三四个小时才能去测一个简单的参数。在仿真系统内部,我们可能几分钟就能得出一个结果。”孙驰天说,提高测试效率是这套系统的第二大意义。
车厂在得到测试结果后,可以尽快进行技术迭代,极大加快了无人驾驶车辆落地的进程。
无人驾驶车辆对算法要求很高,这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测试必须做得很全面。能应对各种状况的无人驾驶车辆,才能让我们消费者放心。
“我们碰到一个巨大挑战,就是如何去覆盖尽可能多的一个交通场景,去满足我们无人驾驶车辆真正上路的使用需求。”
孙驰天举例,这些场景包括:前车急停、行人横穿马路等。他们也构想过更极端的场景,比如前车上忽然掉下个冰箱,天桥上有人扔垃圾等,“光靠人脑是很难去穷尽这些奇奇怪怪的场景的。”
同样,靠采集车去真实世界里采集交通场景,也永远采不完。
孙驰天团队用了另一种方法:构造了一套虚拟城市的系统,“能够理解为一个精度极高的游戏,有几千辆无人驾驶车辆,在百万级的交通流车辆里不停运行。在里面,会源源不断产生一些极端情况,来帮助我们寻找无人驾驶的算法解决不了的问题。”
为了让仿真系统内部的场景更符合中国实际,孙驰天团队采集了中国几个一线城市的交通流数据。城市不同,驾驶员行为不同,仿真系统内部的场景也不同。
“这样我们足不出户,比如说我们研发团队全都在北京,我们也可以去模拟在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的场景,去运行无人驾驶车辆的情况。”
孙驰天介绍,这套无人驾驶仿真系统,使用了腾讯的游戏技术,如专业的渲染引擎、三维重建技术、虚实一体交通流等。整套系统也可运行在腾讯云上,“结合游戏技术和云计算能力,我们大家可以把这套仿真系统做得越来越真实,更加贴近真实车辆在路测中遇到的情况。”
偶尔,孙驰天会回想起刚回国时的情景。
那时,热钱纷纷涌入无人驾驶行业,但做无人驾驶仿真系统的人寥寥。在北京的第三极大厦,26岁的孙驰天,成为腾讯无人驾驶业务部门的一员,仿真系统研发团队的第1号员工。
三年过去了,加入团队的小伙伴多了,办公室也搬到了新的大楼。“让我更欣喜的是,国内对无人驾驶的仿真测试越来越重视,无人驾驶仿真系统的价值被更多人认可。”
孙驰天认为,他的选择是正确的。
摄影/吴海文 黄镭
统筹&撰文/多酱责编/匡匡
出品/腾讯新闻、腾讯官方公众号